Industry news

在这里,遇见电影工业化的未来!数字赋能,青岛影视基地形成顶尖全产业链生态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悦

硬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总票房已经突破35亿,口碑、人气一路狂飙之下,其幕后制作生产基地青岛东方影都再度受到海内外关注。2018年正式营业,从这里走出了一部部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最高标准的佳作,也成为了青岛城市IP的新名片。《流浪地球2》创作幕后有着哪些“黑科技”?这里又为何成为头部制作的首选?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来到东方影都进行了实地探访。


郭帆“尝鲜”:

虚拟拍摄可视化剧本让电影预演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部影片像《流浪地球》一样,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填补硬科幻大片的市场空白;在中国,也从来没有一个影视基地,像青岛东方影都一样,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引领电影工业为己任,因为这份担当,“流浪地球”系列,在东方影都横空出世,成为了必然。

4年时光流转,“小破球”在东方影都实现了全面进阶。从“1”时的8座摄影棚、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延展到“2”时的17座摄影棚,置景展开面积100万平方米;特效镜头从2000多个增加到了超过6000镜;群演从4000多人扩大到22000多位……

“我已经三刷!”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总裁孙恒勤告诉记者,春节时他去美国探亲,正月初一在洛杉矶亚特兰大时代广场AMC影院看的电影,结束后他内心感慨万千也无比激动,立即给导演郭帆发了微信:“老弟,特别好!”

作为“流浪地球”从1到2的参与者、见证者,孙恒勤比任何人都了解郭帆的付出,从2021年5月剧组进场拍摄,郭帆只穿着一件短袖,近2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到电影上映的前一天还在争分夺秒地改片,最近白天跑路演、晚上上网“冲浪”,什么时候给他发信息都是秒回,几乎没有休息过。在孙恒勤眼中,正是郭帆和团队对科幻电影的义无反顾,成就了两部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的意义。


青岛对于导演郭帆来说是家一般的港湾,而东方影都将他的梦想照进了现实。2017年3月他与团队入驻园区开始为“流浪地球1”置景,在此之前他们在全国甚至国外都考察过很多地方,最终认为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拍摄地。彼时,距离东方影都2018年4月28日正式营业还有一年的时间,但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给了他最大的保障。作为国内首个经英国松林认证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东方影都拥有40个国际顶配影棚、32个配套置景车间、1万平方米高科技单体摄影棚以及国际一流的水下制作中心和数字影音中心,这种顶配足以媲美好莱坞,还有一系列的影视优惠政策走在全国的前列。

即便是出道即巅峰,但是在“流浪地球”从一到二,从开门到“破门”的4年间,东方影都一直在苦练内功,不断进行着技术升级。“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青岛)东方影都各方面的提升进步都是肉眼可见的。”郭帆说道。

流浪地球与东方影都,是相互奔赴、同步进阶、彼此成就。


2019年,东方影都在5号摄影棚内建成了亚洲最大、国内一流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联合华为云建设国内领先的影视工业化云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可视化剧本”的作品拍摄实践。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这个虚拟拍摄空间里,演员穿上带有标记点的动作捕捉服,摄像头就可以实时计算其运动信息,生成人物骨骼动画,传输到虚拟引擎里,剧组就能看到“变身”后的演员和场景渲染在一起后的画面,相当于“把抽象的剧本进行了可视化预演”。

首个尝鲜这项技术并受益的就是郭帆团队,在2021年6月份,《流浪地球2》剧组用将近3个月的时间,最后剪成了一部约2.5个小时的预演片,进行多次调整修改后,才正式启动演员入场拍摄。“通过预演实现了剧本可视化,能让剧组人员非常清晰地知道要去拍什么、怎么拍,解决了多个场景同时拍摄的难题,减少了现场沟通时间,节省了制作成本,提高了拍摄效率。虚拟化制作平台为电影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工具。”郭帆评价道。

“东方影都的动作捕捉虚拟棚是我见过最好的场地。”《流浪地球2》的视效总监徐建表示,“棚的硬件设施、动捕头、内部网络等都是中国最好的,同时它又和整个东方影都基地相勾连,进入场地拍摄后,我们可以同时从美术、摄影、动作、演员等部门得到很多支援。相较于一个动捕棚单兵作战,这里营造了更好的拍摄环境。”


云端5G:

实现世界小屏到大银幕无差别

在中国电影史上,《流浪地球2》是迄今唯一一部实现了从虚拍棚剧本可视化预演到摄影棚拍摄的科幻片,也是唯一一部实现了云端5G的媒资管理和现场拍摄直播推流工程的科幻片。

后者又是什么概念呢?摄影指导刘寅透露,影片中有大量的海外镜头,主创团队建立多个国家拍摄小分队,与摄影棚内实现实时画面推流直播。“拍摄现场用了高效远距离的实时无线视频信号传输加上实时的影像细节调整控制,真正地实现了在拍摄现场监看最终上映级别的影像。”


实现这一技术的是东方影都SJWORKS刘杨的团队,刘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流浪地球2》同时在美国、法国、冰岛、哥伦比亚四个国家组建了拍摄小分队。如何实现世界多地的画面直播和数据传递、在线实时沟通和异地同步拍摄?这就运用到了东方影都的全域网络基础化建设和华为私有云服务器,它可以做到低延迟高画质的在线拍摄画面推流直播和异地远程数据的传输下载。比如说我们把纽约拍摄的画面以小于一秒钟的延迟传到东方影都的摄影棚里,播放到导演面前,无论是画面、声音还是工作场景都能实时看到并沟通。利用东方影都先进的数字网络硬件属性,搭建DIT全流程技术应用也是《流浪地球2》的成功要素之一。”

在东方影都先进设备的助力下,加速了影片拍摄的时间化和标准化,对于“流浪地球系列”的实际拍摄和后期特效有很强的指导性。


“穹顶光场”:

数字减龄换脸只需3天

视效总监徐建也提到,《流浪地球2》相较于《流浪地球1》的突破还有数字减龄和数字换脸技术。“比如说在给吴京换脸的时候,我们拿到了他年轻时表演的素材,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训练。通过500多万次训练迭代,这样一来,人工智能就能学会如何将吴京变年轻。再比如,为刘德华换脸,除了基础人工智能的处理,还需要大量艺术家的手工修复,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大家感知的刘德华年轻的样子。”


目前,在影视产业园5号摄影棚内,亚洲唯一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微米级面部扫描系统“穹顶光场”,就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这一难题。“这套‘穹顶光场’系统可以被运用于影视制作,在CG环节里完成数字人资产构建。简单来说就是让演员变成一个数字形象,通过后期制作出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里面,不仅可以让演员外貌变年轻或变老,还能完成各种各样的表演内容。”影眸科技CEO吴迪向记者介绍道。该系统可以以超高速度和精度动态扫描面部材质、捕捉表情变化的肌肉运动,输出精细到皮肤微结构的逐帧面部几何与PBR材质。同时,其算法也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基于扫描得到的数据全流程自动化输出高精度可驱动的超写实数字人脸模型。


“我们国内大部分的一些影视制作会使用普通的扫描系统,再通过一些手动的方法去制作。如果有非常高要求的影视项目,演员可能需要跑到美国好莱坞进行扫描,之后再把这个资产拿回来进行制作。”吴迪介绍说,“这样的话,光资产构建就会花掉3到5个月的时间,人力成本和制作周期都比较长。而影眸科技自主研发的基于“穹顶光场”技术的全栈自动化数字人流程,可以在3天内生成好莱坞级别的数字人动态与静态资产,相比于传统技术实现了时间与成本上的飞跃。


3D打印:

大体量、精加工,美妙绝伦

郭帆提到,在青岛东方影都拍摄现场,有一个随时待命的“精加工车间”,落实《流浪地球2》每一件道具,确保每个镜头的完成都精致用心,这里有着永誉传媒、希娜魔夫工作室、海好影视等多家幕后创作的心血。影片里的月球车、歼20驾驶舱、太空舱等道具目前就存放在产业园的三号影棚里。孙恒勤介绍,这些道具的细节非常讲究,即便在观众看不到的道具铭牌上,蚀刻的字符都经过精心设计,而且铭牌上每个编号都有依据和来历,经得起内行推敲。


鲜为人知的是,东方影都里实际上有着华语电影的“精加工集群”。今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满江红》票房已经突破41亿,而这部电影的道具大本营就是在东方影都宝荣宝衣工作室而完成。导演张艺谋与青岛东方影都有着深厚的渊源,2015年3月30日,他执导的中美合拍的第一部“工业电影”《长城》在影都开机,大部分战争场景也是在这里取景。当时他不禁盛赞,“青岛非常利于来建立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气候非常好、交通很便利、人民很热情”,也对青岛的电影事业寄予厚望。

也因为这部电影,张艺谋导演的御用服装、道具,国内顶级影视制作人黄宝荣把公司落户在了青岛。其团队的核心成员,电影《满江红》的道具设计关毅介绍,影片里的数百件道具以及一部分置景,从打样到制作都是在影都完成,包括易烊千玺的刀、盔甲,岳云鹏、雷佳音的马车,张译的诡刃,沈腾的令牌、长刀,所有士兵身上的长枪、匕首,以及张译、雷佳音房间里的格栅等。


“影都这边的人员、供应商等都非常出色。这个过程是,在前期筹备的时候我们先把3D建模的设计、打样寄给导演看,等确定下后进行制作。当时受疫情影响,设计在山西,样品加工在青岛,最后汇报到北京,设计师、制造人员、导演都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克服了种种困难。”关毅感慨科技进步给与行业的便利,“以前道具需要一件件手工制作,如今通过3D打印、金属精铸、数字化精铸等方式进行批量生产。很多刀、剑都是通过3D打印后再通过精铸的方式使其变成金属材质的道具,还有cnc数控机床的加工,进度要快,效率高,能够保证每一件道具都是一摸一样。”


产业集群:

剧组一站式搞定全流程

坚持科技引领、设施一流的东方影都像一艘先进的航天飞船,点燃了许多人“远航”的梦想。吸引的不仅是影视项目,更是项目背后的电影人、影视公司、影视制作团队乃至整个产业链。一批肩负着中国影视产业重任的优秀的中生代电影人汇聚青岛,他们相互支持、深入交流,共同摸索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形成了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除郭帆外,宁浩、乌尔善、路阳、饶晓志、邱礼涛、张吃鱼、宋阳、彭顺等导演都在东方影都拍出了具有跨越意义的代表作,包括黄渤转型导演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一出好戏》也选在了家乡青岛。黄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青岛有着百年的电影文化底蕴,从这里也走出了众多优秀的电影人。一个城市的影视发展有着众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创作者们的成长凝结力量,更重要的是政府层面的支持。还有软硬件的共同的支撑,青岛东方影都就是如此,也是众多大片选择这里的原因。


东方影都已经在道具、音效、虚拍、特效、水戏等领域集中了一众优秀公司,各个环节都有了顶尖人才。其中华语电影首屈一指的影视置景道具制作专家钟剑伟和他的永誉传媒落户于此,《流浪地球2》里的太空电梯外景以及“歼20-C”“黑鹰”战机都是出自他和团队之手;宝荣宝衣拥有百余部影视作品服饰、道具资产,参与过《影》《封神三部曲》《投名状》等多部影视作品的制作,去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的雪花引导牌、立春杆、幻彩冰墩墩等都是由他们制作;希娜魔夫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实体特效公司,参与百余部影视剧特效制作,包括“流浪地球系列”《独行月球》《金刚川》等;海好影视也是著名的置景团队,曾参与《人潮汹涌》《囧妈》《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流浪地球2》中的月球基地、空间站等都是他们完成;全视角是国内影视器材租赁分级制度的推动者,拥有全球顶尖影视器材;末那工作室曾参与《寻龙诀》《封神三部曲》,集概念设计、电影物理特效、特效化妆等于一体,也国内高端GK模型上做得最好的团队之一;刘杨和他的三界影业提供的DIT工业化拍摄全流程服务,是电影制作中彰显着科技含量的一环,也是“流浪地球”系列、《奇迹·笨小孩》等的幕后英雄;冠声文化由国内顶尖配音演员季冠霖作为联合创始人并担任艺术总监,目前已进驻园区教育中心办公,开设声音培训课程,并将承办全国声优大赛落地园区。


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芳告诉记者,“如今在以东方影都为核心的青岛影视基地里,已经聚集了超过800家的影视产业链配套企业,覆盖了影视出品制作全流程。全国的各大剧组可以只带主创前来,其他的所有的一切在园区里就可以这一站式搞定。今年,将力争精准招引影视企业100家,继续夯实影视工业化全产业链体系,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数字赋能:

青岛影视基地厚积薄发

从2013年9月,东方影都奠基之初算起,青岛影视基地建设迎来第十年,从这里走出的“里程碑式”国产大片数不胜数,隆起了民族电影工业的脊梁。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被业界认为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工业电影”,《环太平洋:雷霆再起》走出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影视基地全面拍摄的第一步,《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接连打破国产电影视效天花板,《万里归途》创下中国电影实景美学新高度……用实践证明了青岛影视基地为什么能,怎么能。


一系列创举背后,皆非坦途。特别是近些年受疫情影响,影视行业经历寒冬之下,青岛影视基地依旧逆势而上,实属不易。赵芳介绍,2022年,东方影都规上企业数量已由2018年的6家增长为39家,营收总量较2018年翻了近两番,连续两年实现盈利。

在这届口碑最强的电影春节档,《流浪地球2》《满江红》两部影片,贡献了70%的市场份额,而2022年的暑期档《独行月球》一枝独秀累计票房已破30亿元……从《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算起,近4年中国电影重要档期的票方主力几乎都是出自青岛影视基地。正如孙恒勤所言,青岛影视基地成就“中国大片”,这是另一种程度上的“青岛制造”“大国重器”,中国影视的“含青量”会越来越高。


赵芳表示,青岛影视基地会继续在数字赋能、青岛出品、影视文旅、稳链固链、服务能级、品牌塑造等六个方面发力,争创国家电影产业创新示范园区。还将增建LED虚拟影棚,提升影都虚拟拍摄能级,加大虚拟拍摄的推广应用;推进XR混合现实影棚投入运营,与青岛电影学院合作,开发数字资产,探索“虚拟人”的开发创制和应用运营,提前布局影视科技新赛道;推进“科技影都”发展推进专班工作,招揽集聚更多专业人才,建立高科技影视技术服务体系等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十年来青岛影视基地已成长为山东省影视产业“1+N”影视基地(园区)布局龙头、中国电影工业标杆之作的大本营。2023年,《封神三部曲》《异人之下》《危机航线》《莫斯科行动》《超能一家人》等多部电影有望上映,以东方影都为核心的青岛影视基地将持续为中国电影带来更多优秀作品和发展新动能。

随着国际环境、行业生态、产业形态、技术发展的演变,中国电影再次进入新的历史节点,数字化、智能化将深刻着影响着影视行业的生产流程与创制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青岛这座有着百年光影的“电影之都”,从未缺席、至关重要、也无可替代。

平台注册入口